AI与加密货币发展对比:一个解决问题 一个转移问题

人工智能与加密货币发展路径的对比分析

近期有观点认为以太坊的多层扩容策略似乎遇到了挫折,而人们对这种层层嵌套的模式也颇有微词。有趣的是,过去一年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却也经历了类似的多层演进。那么,这两个领域在发展过程中究竟存在怎样的差异呢?

首先,AI领域的分层发展遵循了一种能力递进的逻辑。基础大语言模型(LLMs)作为第一层,解决了语言理解和生成的基本问题,但在逻辑推理和数学计算方面存在不足。第二层的推理模型则专注于弥补这些短板,如某些模型已能解决复杂数学题和代码调试问题,有效补充了LLMs的认知盲区。在此基础上,第三层的AI代理将前两层能力整合,使AI从被动响应转变为主动执行,能够自主规划任务、调用工具和处理复杂工作流程。

这种分层结构体现了明显的能力提升:第一层奠定基础,第二层弥补不足,第三层实现整合。每一层的发展都在前一层的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用户能够切实感受到AI变得更加智能和实用。

相比之下,加密货币领域的分层发展似乎陷入了一种问题转移的循环。最初,为了解决公链性能不足的问题,业界提出了第二层扩容方案。然而,尽管这些方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Gas费用、提高了交易处理速度,但同时也导致了流动性分散、生态应用匮乏等新问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又出现了第三层垂直应用链的概念,但这反而加剧了用户体验的碎片化,难以享受通用基础设施带来的生态协同效应。

这种发展模式实际上是一种问题的转移:第一层存在瓶颈,第二层试图解决但引入新的问题,第三层又产生更多混乱和分散。每一层的解决方案似乎都只是将问题从一个领域转移到另一个领域,而不是真正解决核心问题。

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可能在于,AI领域的分层发展主要由技术竞争驱动,各大公司都在努力提升模型能力。而加密货币领域的分层发展则更多地受到代币经济学的影响,各个项目更关注资金锁定量和代币价格等指标。

这种对比揭示了两个领域发展重点的不同:一个专注于解决技术难题,另一个更侧重于设计金融产品。对于这两种发展路径的优劣,可能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这取决于个人的观点和价值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抽象比较并非绝对,仅仅是对两个领域发展脉络的一种有趣观察和思考。

ETH4.56%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4
  • 分享
评论
0/400
反向指标君vip
· 08-06 16:53
有一说一 以太坊确实拉跨了
回复0
ProbablyNothingvip
· 08-06 16:48
玩不动layer2了 看开点
回复0
跨链深呼吸vip
· 08-06 16:47
感觉还是链圈憨啊
回复0
币圈鸡汤哥vip
· 08-06 16:30
层层加码才是大道理 懂不懂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