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藍,描繪你的無限可能!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動玩法
1. 在 Gate廣場 發布原創內容(圖片 / 視頻 / 手繪 / 數字創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藍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標題或正文必須包含標籤: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內容中需附上一句對Gate的祝福或寄語(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辦越好,藍色永恆!”)。
4. 內容需爲原創且符合社區規範,禁止抄襲或搬運。
🎁 獎勵設置
一等獎(1名):Gate × Redbull 聯名賽車拼裝套裝
二等獎(3名):Gate品牌衛衣
三等獎(5名):Gate品牌足球
備注:若無法郵寄,將統一替換爲合約體驗券:一等獎 $200、二等獎 $100、三等獎 $50。
🏆 評選規則
官方將綜合以下維度評分:
創意表現(40%):主題契合度、創意獨特性
內容質量(30%):畫面精美度、敘述完整性
社區互動度(30%):點讚、評論及轉發等數據
Web3創業者的"前店後廠"模式:香港深圳雙城布局的機遇與挑戰
Web3創業的合規之路:香港與深圳的"前店後廠"模式探析
近年來,一種被稱爲"前店後廠"的商業模式在Web3創業圈引起廣泛關注。這種模式通常指在香港設立項目或公司,面向海外市場和資本;同時在深圳組織技術開發和部分運營,以享受當地強大的研發能力和較低的成本。然而,這種模式是否真正合規?能否成爲國內Web3創業者的可行選擇?
模式存在的原因
"前店後廠"模式之所以能夠存在,主要基於以下幾個因素:
監管重點不僅關注項目是否直接服務境內用戶,還關注實際運營、核心決策和資金管理的所在地。
項目方通常將法律主體和業務註冊在香港或其他海外地區,並通過技術手段限制服務對象爲香港及海外用戶。
資金結算、牌照申請、市場推廣等環節也在境外完成,避開了中國境內用戶和監管政策。
深圳擁有成熟的技術研發基礎和豐富的Web3人才儲備,在成本、效率和技術積累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將底層研發外包到深圳,與傳統互聯網行業的"境外公司+境內外包開發"模式相似,被視爲正常的商業選擇。
潛在挑戰與風險
盡管"前店後廠"模式看似通過明確劃分境內外運營職能來規避監管風險,但仍存在諸多潛在挑戰:
Web3項目的技術開發、產品迭代與業務運營高度耦合,境內技術團隊可能不可避免地介入敏感環節。
監管機構關注項目實際的控制鏈條,而非僅僅看表面架構。如果核心運營權、決策權和數據管理權仍集中在境內,即便註冊在香港也可能被認定爲非法。
部分項目爲節省成本,將市場推廣、社群管理等環節外包給深圳團隊,增加了合規風險。
技術團隊深度參與產品邏輯設計,使得境內團隊與金融服務的界限進一步模糊。
只要境內團隊參與資金決策、運營管理或用戶服務等核心環節,項目就可能被視爲"掛羊頭賣狗肉",面臨法律風險。
降低風險的建議
爲降低法律風險,Web3創業團隊在採用"前店後廠"模式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徹底切割境內外的核心控制鏈條,確保日常決策、資金流轉、用戶數據處理等由境外實體獨立完成。
避免技術研發與產品運營職能混用,明確界定技術團隊的工作範圍。
建立清晰的法律與合規防火牆,在合同、人員架構和資金流動鏈條上設立明確的隔離機制。
提前做好各司法轄區的合規備案,申請相關牌照,確保金融服務在合規框架內運行。
規避在中國大陸開展任何推廣營銷、社群運營、支付結算等活動。
結語
"前店後廠"模式雖然可以作爲當前的現實選擇,但並非長遠之計。隨着監管日趨嚴格,風險也將隨之上升。對中國創業者而言,更安全的做法是真正實現"出海",將技術研發、公司治理與金融運營整體落地境外,並接受當地監管機構的合規管理。只有這樣,才能在Web3的浪潮中穩健前行,避免觸碰監管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