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ple CTO親自闢謠!回應Custodia CEO三大質疑,詳述ICO爭議真相

瑞波(Ripple)首席技術官David Schwartz近日親自回應Custodia Bank首席執行官Caitlin Long對Ripple項目(包括XRP帳本XRPL、XRP代幣及新穩定幣RLUSD)起源、發展方向及完整性的公開質疑。Schwartz通過社交媒體邀請Long基於事實對話,同時XRPL資深驗證者@Vet_X0發布長文逐一反駁Long關於“XRP源於ICO”、“XRPL中心化”及“RLUSD背離XRP帳本”的核心論點。本文梳理雙方交鋒焦點,揭示關鍵事實。

質疑與回應:瑞波CTO公開邀請對話澄清事實 瑞波首席技術官David Schwartz近日公開回應Custodia Bank首席執行官Caitlin Long的批評言論。Long在一檔播客節目中公開質疑瑞波公司的信譽,聲稱其已偏離取代傳統銀行(特別是SWIFT網路)的初始使命。她更提出兩點核心質疑:1) XRP的起源具有“ICO的所有特徵”;2) 瑞波選擇在以太坊而非完全通過XRP帳本發行新穩定幣RLUSD令人費解。Schwartz迅速通過社交媒體(特別是X平台)澄清不實信息,並公開邀請Long進行對話:“只要你想討論關於瑞波、我們的穩定幣RLUSD、XRP帳本及其原生代幣XRP的事實,我隨時有空。” 他同時引導讀者參閱XRPL驗證者@Vet_X0的詳細闢謠帖。

爭議焦點一:XRP起源被指涉ICO?驗證者詳述創世歷史 針對Long將XRP起源類比ICO項目的指控,XRPL資深驗證者Vet(@Vet_X0)予以強烈反駁,指其似乎缺乏對主題的基本了解卻妄下論斷。Vet闡明關鍵事實:瑞波並未通過ICO籌集資金。2012年XRP帳本(XRPL)啓動時,全部1000億枚XRP代幣已預置於創世帳戶中。彼時,這些代幣尚無任何貨幣價值,且未進行任何公開銷售或募資。此過程與以太坊(ETH)等2014年通過公開ICO(接受比特幣投資並向早期支持者分發ETH)有本質區別。Vet強調,Long的指控是對XRP創世歷史的嚴重誤解。

爭議焦點二:XRPL中心化?驗證者網路數據證僞 Long在播客中兩次聲稱瑞波“實質上控制着XRP帳本”(即中心化),同樣遭到Vet有力駁斥。他指出此類言論若非出於無知,便是技術認知不足。Vet闡明:XRP帳本是開源且去中心化的公共區塊鏈,任何人均可運行驗證節點或分叉其代碼。當前,XRPL網路擁有超過1000個節點逾100個活躍驗證者,這些驗證者由獨立個人、大學、企業及金融機構運營控制,並非由瑞波所有或控制。瑞勒公司自身也無法單方面更新網路規則,需依賴社區共識。

爭議焦點三:RLUSD上以太坊=背叛?多鏈戰略的務實解讀 針對Long質疑瑞波在以太坊發行RLUSD穩定幣是“不信任自身基礎設施”、“背離以XRPL作爲全球金融支柱的初心”,Vet給出了官方策略的解讀:RLUSD將在以太坊和XRP帳本上同時發行,這是瑞波深思熟慮的多鏈戰略。此舉絕非放棄XRPL,而是務實地旨在提升流動性並觸達更廣泛的、存在於其他區塊鏈生態中的用戶羣體。Vet強調,Ripple Payments核心業務及RLUSD將繼續原生運行於XRP帳本,以太坊的引入僅作爲能力補充而非替代。

Vet力挺XRPL:技術先驅與持續進化 Vet在回應中特別強調了XRP帳本的技術領導地位:XRPL是首個將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原生集成至協議層的區塊鏈,也是原生代幣化功能的先驅(用戶無需依賴智能合約即可發行自定義資產)。他同時指出,XRPL的發展從未停滯,其獨特的修正案系統持續基於社區共識引入新功能。整個生態系統充滿活力,擁有不斷壯大的開發者社區、強勁的流動性以及與日俱增的現實金融連接點,而RLUSD的推出將進一步強化這些優勢。

結語:技術真相與戰略考量浮出水面,社區信心待察 本次由Caitlin Long引發的爭議,在瑞波CTO的公開回應及核心社區成員的技術剖析下,關鍵事實得以釐清:XRP的創世模式與ICO存在本質區別;XRPL網路的去中心化屬性由龐大的獨立驗證者網路支撐;RLUSD的多鏈部署是擴展生態而非戰略轉向。然而,質疑聲也反映出部分市場參與者對瑞波長期願景與執行一致性的擔憂。技術真相的澄清雖有助於維護社區認知,但瑞波能否持續以技術創新和清晰的戰略溝通贏得更廣泛信任,仍需時間與市場檢驗。XRP帳本原生能力與RLUSD的協同效應,將是未來重要觀察點。

XRP8.1%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