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独家活动: #PUBLIC创作大赛# 正式开启!
参与 Gate Launchpool 第 297 期 — PublicAI (PUBLIC),并在 Gate广场发布你的原创内容,即有机会瓜分 4,000 枚 $PUBLIC 奖励池!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8日 10:00 – 2025年8月22日 16:00 (UTC)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与 PublicAI (PUBLIC) 或当前 Launchpool 活动相关的原创内容
内容需不少于 100 字(可为分析、教程、创意图文、测评等)
添加话题: #PUBLIC创作大赛#
帖子需附带 Launchpool 参与截图(如质押记录、领取页面等)
🏆 奖励设置(总计 4,000 枚 $PUBLIC)
🥇 一等奖(1名):1,500 $PUBLIC
🥈 二等奖(3名):每人 500 $PUBLIC
🥉 三等奖(5名):每人 200 $PUBLIC
📋 评选标准
内容质量(相关性、清晰度、创意性)
互动热度(点赞、评论)
含有 Launchpool 参与截图的帖子将优先考虑
📄 注意事项
所有内容须为原创,严禁抄袭或虚假互动
获奖用户需完成 Gate广场实名认证
Gate 保留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加密资产犯罪新趋势:20亿洗钱案暴露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加密资产犯罪新趋势:从洗钱到个人信息泄露
近年来,加密资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系列新型犯罪手法。犯罪分子不断升级their手段,将法币与加密资产结合,甚至将加密资产与实物资产错配,以达到洗钱的目的。这不仅影响了各国的金融秩序,还导致了外汇流失和网络新型犯罪的激增。
最近,一起涉及利用加密资产洗钱20亿元、同时涉及向境外机构兜售公民个人信息的重大案件被曝光。这个案件反映了当前我国涉加密资产犯罪的最新趋势。
一个特殊的"案中案"
据报道,执法部门联合破获了一起涉案金额超过20亿元的特大洗钱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该案涉及我国15个省市,犯罪手段极其隐蔽且多样化。
大规模倒卖公民个人信息
调查显示,犯罪嫌疑人利用境外即时通讯工具组建多个社交群组,在群内大量售卖我国公民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包括身份证号、手机号和家庭住址等能够特定到个人的敏感数据。据统计,累计贩卖的公民个人信息高达上亿条。
更为严重的是,这些信息很可能流向了境外机构或个人。这不仅可能被用于针对性诈骗和诱导网络赌博,还可能被用于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分析,甚至可能危及国家安全。
加密货币交易与大规模洗钱
为了规避传统金融体系的反洗钱审查,犯罪分子选择使用加密资产进行交易。在调查过程中,执法部门发现了一个专业的加密资产洗钱团伙。该团伙的资金流向具有以下特点:
经查,该洗钱团伙在一年时间内洗钱约20亿元,获利200余万元。
加密资产犯罪的新趋势
根据权威部门的数据,2023年金融犯罪案件数量虽有所下降,但仍处于高位。在加密资产领域,犯罪数量减少,但涉案金额却急剧增加。这主要是因为涉加密资产犯罪类型正在向洗钱和非法买卖外汇等领域转移。
监管重点转向反洗钱和外汇管制
随着加密资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其潜在的洗钱风险也日益凸显。因此,监管机构的重点已经转向以反洗钱和外汇管制为主要目的。目前,涉及大宗跨境资金结算的相关经济、金融犯罪已成为严查重打的范围,主要包括洗钱罪、赌博相关罪名、非法经营罪(非法买卖外汇、非法资金出境)和诈骗罪(电信诈骗)等。
对个人交易的容忍度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从近期案件的侦办过程来看,监管机构对个人"炒币"等行为的容忍程度似乎有所提高。执法部门在调查过程中,已经注意到大量加密资产来源于境内公民。然而,目前并未发现与此相关的大规模刑事案件。这可能表明,当前监管重点并不在个人持有和交易加密资产上。
结语
总的来说,严厉打击大规模加密资产洗钱以及相关上游犯罪、关联案件是近期全球加密资产监管的大趋势。尽管加密资产被认为是跨境资金流动的便利工具,但随着链上数据分析技术的进步,所谓的"匿名化"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对于执法机关来说,追查和取证只是时间和技术成本的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在参与加密资产交易时都应当格外谨慎,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无意中卷入违法活动。同时,也需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防止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或帮凶。